近年来,中国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它们能够更好地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具有价格上的优势和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使其在低端市场快速地发展,中国工厂对德国技术的依赖程度降低。另外,中国本土企业在全力抢占中国市场的同时,还通过定制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和设施、收购欧美等地区的企业、海外设立子公司等措施全力拓展海外市场,巩固四周的国家乃至全球的市场地位,中国本土企业的知名度也逐渐增强,慢慢的变多企业选择中国本土企业。这加剧了中国乃至全国市场的竞争,促使各企业做出改变,以应对市场需求。西门子为适应市场变化,持续推进各方面调整。
西门子于1月23日在中国正式对外发布S7-1200 G2,3月6日升级S7-200 SMART V3.0,再到最新的SMART LINE V5上市,不到两个月时间三款针对中国市场的定制化产品密集落地。这期间在2月19日还发布了新款大型S7-1500CPU,这一系列新品风暴,是西门子对本土竞争加剧直接的反击。西门子瞄准客户痛点,选择用兼容牌+性价比刀,在自己的传统优势区筑起新防线%的硬件接口兼容,程序迁移率超95%;S7-200 SMART V3.0的指令集向S7-1200看齐,却保留了国产用户熟悉的编程习惯;SMART LINE V5更实现与主流国产HMI的工程文件互导(如变量表可通过CSV互导),直接降低改造成本,加上新款大型S7-1500 CPU上市,让这次速推实现从低中端到高端全方面覆盖,提升产品竞争力。除了兼容性和成本,西门子还考虑到产品的本土化,甚至融入很多此前德国总部的标准产品线上从未出现的细节,如其医疗板块通过深圳基地实现全场强磁共振国产化,工控领域也在南京、成都基地构建
中国定制体系。S7-1200 G2的开发团队中,包含大量的中国工程师,特别针对3C、锂电等本土优势行业优化了高速计数、运动控制功能;SMART LINE V5的UI设计,甚至融入了江浙一带设备厂商常用的一键配方快捷键。
西门子坚持推进裁员计划。此前据路透社报道,公司可能在其自动化有关部门裁员达五千人。西门子首席执行官
博乐仁表示,在业务发展未达预期时,重新规划和调整是必要的。这一举动不仅是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更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重新调整公司的业务布局。除精简人员结构外,西门子也一直在推进业务结构的调整。博乐仁推行“
One Tech Company” 战略,该战略旨在促进数字工业(DI)与智能基础设施(SI)的紧密协同。今后,这两大业务部门将不再各自独立地面向市场,而是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目前,西门子正评估剥离西门子医疗多数股权的可能性,12月长期资金市场日将确定是不是继续涉足医疗技术领域并公布新目标。未来几个月,管理层和监事会将探讨这一新的“One Tech Company”战略要不要调整公司结构,这些举措体现出西门子全方面转型的决心与行动。另外,西门子近十年的业务精简与调整,促进其向技术解决方案公司转型,拆分医疗、能源板块,现形成数字孪生的深度应用、垂直领域的生态绑定以及脱碳技术的场景落地的显著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西门子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如近日,西门子与晶盛机电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自动化、数字化、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四大核心方向展开深度合作,西门子依托晶盛机电在半导体材料装备领域的国内领头羊与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经验,结合晶盛机电在晶体生长、半导体材料加工等领域的专业化需求,打造定制化、高可靠性的智能制造系统。此外,西门子也加强和能源、机电等中国本土企业合作,扩大经营事物的规模的同时也促进技术的互补,努力实现品牌的市场渗透。
针对中国的庞大市场与逐渐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对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只会更高,西门子从未停止优化和提升,未来,是中国本土企业继续增大市场占有率还是西门子逐步恢复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我们拭目以待。